查看原文
其他

新书:庞毅《地方的逻辑:陶真人与近代湖南》

作者:庞毅

出版社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
出版时间:2021年8月 

定价:¥128

ISBN:978-7-5201-8692-6

总页码:332

字数: 350千字


本书简介


在距长沙市中心约30里的榔梨市上,有一座陶公庙,庙里供奉的主神是陶真人。明清以降,陶真人逐渐从一社区之神发展成湖南省神,其兴衰与湖南地方力量的强弱相始终。本书在“国家与社会”的理论框架下,运用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方法,从海量的历史信息中,不仅建构了陶真人的生命史,而且揭示了湖南地方自主性的演变。作为一部社会文化史专著,本书打破了古代史与近现代史的畛域,从“地方的逻辑”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近代湖南画卷。

作者简介

庞毅,先后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、湖南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,获历史学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,现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、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。曾获得国家奖学金、林增平史学奖特等奖、“全国高校史哲论坛”一等奖、杭州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。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共党史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史。目前,已经在《世界宗教研究》、《开放时代》、《史林》、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、《科学与无神论》等核心刊物,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。

目录

绪论

一 研究缘起

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

(一)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研究

1.华南地区“标准化”等的讨论

2.台湾的“祭祀圈”与“信仰圈”研究

3.江南的“村落共同体”研究

(二)近代中国的民间信仰研究

1.何为“迷信”?

2.谁在“迷信”与“反迷信”?

3.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博弈

4.以民间信仰为题展开的个案研究与地域研究 (三) 湖南地方史

三 解释框架、概念与方法

四 主要材料


第一章 解构与重构:陶真人及其与榔梨地方社会的关系

第一节榔梨的历史、地理与市场

一榔梨的名称与行政沿革

二榔梨的地理

三榔梨的市场


第二节由“人”成“神”:陶真人信仰的形成及其演变

一隐士:东晋的陶淡

二神仙:宋代的湘阴陶真人

三“肉身成圣”:榔梨陶真人的兴起

四从湘阴到长沙:陶真人信仰的传播及历史书写


第三节庙市互动:陶公庙与榔梨市的交织关系

一先市后庙

二陶公庙与长桥柳氏

三以陶真人为中心的榔梨地方神灵体系

四由庙兴市:榔梨市场与陶公庙的互动

小结


第二章 从“民祀”进入“祀典”:陶真人的发展与湖南地方力量的崛起(1852~1911)

第一节长沙的真人信仰


第二节再造神职:咸同年间陶真人之敕封与入祀

一“祈雨显灵”咸丰二年之敕封

二制造神迹:咸丰十一年进入“祀典”

三再次加封:同治十一年陶李真人俱膺封号


第三节从神背后的人发现历史:湘军集团与陶李真人之敕封

一身份:“科举”与“军功”

二关系:“同僚”、同年与联姻

(一) “同僚”:同属湘军集团

(二)关系网的建立:私谊、同年与联姻


第四节脱颖而出:陶李真人与湘军的关系

一湘军饷源与陶李真人的关系

(一)厘金-

(二)庙产

二对陶李真人的信奉


第三章 繁荣如何可能:陶真人与民国初年湖南的政治与社会(1912~1926)

第一节 从乡民习俗到官方行为:陶真人的四次进城救灾

一 在场的民间与幕后的官方:1917年陶真人入城求晴

二 “不得已”之请:1924年湖南省政府请陶真人求晴

三 “非陶公真人不能下雨”:1925年陶真人进城求雨

四 礼遇下降?1926年陶真人“晋城退水”


第二节 “科学”救灾:反对和批判的声音

一 “有神”与“无神”

二 “迷信”与“科学”

三 质问政府、科学救灾方案与解构陶真人


第三节 陶真人故事的再创造

一 现实环境与不断的灵验传说

二 制造历史:赵申乔向陶真人求雨的故事


第四节 冲突与调适:陶公庙对庙产兴学的因应

一 庙宇建学校:榔梨市新式学校的创立

二 “学”为“庙”用:陶公庙应对庙产危机

三 “公”与“私”:庙产所兴之学的有限性


第五节 地方政治:陶真人进城救灾的可能性与成为湖南省神

一 陶真人进城救灾的经济与社会动因

(一)商机

(二)社会诉求

二 陶真人的地方宗教化:从《陶真人救劫经》谈起

三 湖南地方自治与湖南省神

小结


第四章 由“盛”而“衰”:陶真人与湖南地方社会空间的嬗变(1926~1958)

第一节 “反迷信”与“求神”之间:湖南的地方社会与地方政治(1926~1937)

一 北伐、农民运动与陶真人

二 “求神”与地方政治:1934年陶真人进城求雨

(一)民众呼吁与士绅组织:陶李真人进城救灾

(二)建构合法性:湖南地方政府的选择

(三)“一般”与“特殊”:湖南省政府选择祈雨的原因


第二节 “落日余晖”:1944年陶真人进城求雨

一 国民政府对湖南控制力的增强

二 沦陷时期的再出场:1944年陶真人进城救灾


第三节 由“神”到“人”:陶真人身份的重构与地方社会力量的构成

一 《临湘山志》的编纂及其成因

二 由“神”到“人”:陶真人形象的重塑与谱系建构

(一)忠孝神仙

(二)重建谱系

三 从《临湘山志》作者群看陶真人背后地方社会力量的构成

(一)《临湘山志》的主要作者

(二)捍卫传统


第四节 “演戏酬神”:战后地方社会的活动空间

一 中央与地方对“迎神赛会”(演戏酬神)政策的表述

(一)中央政府关于“迎神赛会”政策的演变

(二)从“迎神赛会”到“演戏酬神”:地方政府的禁令

二 地方社会的应对与地方政府的实践

(一)地方社会的应对

(二)地方政府的实践

三 地方党政内部的态度及其原因

(一)县警察局

(二)乡公所

(三)县党部


第五节 肉身何以被毁:陶真人与1950年代地方社会结构的变迁

一 肉身何时被毁?

二 “名”与“实”:肉身何以被毁与陶公庙的存废

(一)破除迷信

(二)修建热水瓶厂

(三)大炼钢铁

(四)修建学校

(五)毁庙与保庙

三 从肉身被毁看地方权力结构的重塑

小结


结语

一 从地方自主性的演变看“国家与社会”

二 从陶真人背后的经营者审视地方社会结构

三 关于历史研究的一点思考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